发挥高技能专家技术攻坚和技能革新的非消极作用_公司新闻_kaiyuntiyu(中国)官网登录
kaiyuntiyu,公司秉承:生态为本,循环经济,倡导环保,利国利民
电话:+86-0527-80831111

产品展示

发挥高技能专家技术攻坚和技能革新的非消极作用

文章来源:kaiyuntiyu时间:2024-07-28 点击:128

  技能大师引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去年12月中旬,万州首批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宣告挂牌成立。随着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技能人才队伍聚集后,将成为万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丁靳 通讯员 刘爽 文/图)技能大师引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去年12月中旬,万州首批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宣告挂牌成立。随着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技能人才队伍聚集后,将成为万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为加快推进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全区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高技能专家技术攻坚和技能革新的积极作用,万州序时而动,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队伍。

  这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为: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何磊汽车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衡远科技有限公司刘勇铸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何小强农药生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林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月清汽车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友友利鸿玻璃有限公司李宜骏玻璃加工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刘腾插花花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邱思雨茶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汪新军装配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俞达洪木雕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王小蓉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任务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研发新产品,推动单位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高技能专家带徒传技作用,为单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单位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研究技能氛围;完成单位确定的其他工作任务。

  另外,鼓励工作室成员及培养学徒(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展示技能人才风采。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优先推荐为“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今年28岁的何磊是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总装车间质量经理、公司总装车间团支部书记。何磊汽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由7名成员组成,均取得汽车维修技能等级证书,且从事相关工作多年,实战经验丰富。

  而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的何磊,主要工作方向是提升汽车质量水平和员工作业标准化,解决技术质量难题,降本增效,每年累计节省本金190万元。自2013年从事汽车制造工作以来,何磊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实际操作水平,拓展行业相关知识,通过对汽车制造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努力拼搏,从装配工一路成长为质量经理。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创新致力于汽车质量水平和员工作业标准化的提升,带领团队开展精益改善和二次产品定义活动,总共提出改善项目和产品二次定义建议104项,解决技术质量难题45项,提升工作效率4项,发掘降本方案54项。

  “现大师工作室成立不久,还有很多需要做的,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何磊表示,将充分的发挥工作室的技能领军作用,在面向公司现在存在学徒上,力行“传、帮、带”之责,和工作室小组成员,共同培养更多汽车维修技能人才。

  “铸造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工业的基础产业。”刘勇称,前期研制生产中,主持的《大型铝压圈铸造工艺研究》项目列入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实现了铝压圈的进口替代。该项目获2010年“重工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通过创新改进与优化铸造工艺,解决了某大型复杂薄壁耐压壳体铸件的工艺技术难题,已累积实现产值近3亿元。采用创新设计、分段铸造方式成功完成了国内最大铝合金载体铸件的铸造,实现了特大型铝铸件的铸造技术突破。主研的ZL114A、ZL205A、ZL305、ZL401等高强度铸造合金产业化生产研究项目,已应用于军品的批量生产,累计创造了数亿元的产值。《ZL205A高强度铝合金铸造及热处理研究》获万州科学技术创新基金资助。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种荣誉和契机,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刘勇称,作为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将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平台优势,为铸造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何小强从2010年6月工作至今,从事精细化工工艺研究及技术管理十余年,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开发毒死蜱全产业链合成技术、吡啶氯化合成技术,使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生产顶级规模的毒死蜱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先进的吡啶氯化生产中心。

  何小强主研的《一种从三氯吡啶醇钠生产废料中回收三氯吡啶醇钠的方法》获得2017年重庆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主研的《毒死蜱的绿色合成技术》获得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技术创新一等奖和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申请发明专利25项,其中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6篇。他所带领的技术团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万州区最美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和“万州区第二批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称号。个人获评万州区“优秀员”、“万州区第六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平湖英才”等荣誉。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要求和鞭策。”何小强表示,今后将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公司在行业内技术核心竞争力得到逐步提升,提升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拥有32年汽车维修经验的张月清,现任林海集团技术部首席技术官,是一级汽车维修技师。张月清称,他所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拥有汽车维修技术优势,具备以技带人践行新型学徒制的优势,从2013年开始至今,共计约500人次参加了林海集团汽车维修技术周期培训,培养了80余名维修技师,为万州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了技术人才。

  “今后,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研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培养万州区汽车维修技术领军人才,形成可复制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张月清表示,获批万州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们将以沉积28年拥有的规模、资源、人才、技术、技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以领军和创新涌入我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新型行业、致力于解决汽车维修技术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难题,承担研发技术、技能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为万州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

  “获批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我倍感自豪和光荣,也深感征途如虹、重任在肩。”

  李宜骏介绍,2023年工作室1名成员获破格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3名成员获破格晋升为工程师职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重庆市劳模1名、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巴渝青年技能之星1名、市级创新之星1名、区级优秀产业工人2名、区级金牌工人2名、区级“师带徒”好师傅2名。

  李宜骏作为公司玻璃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负责人,他表示将发扬创新精神,发挥示范作用,把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成弘扬劳模精神、实现技术创新、提升职工技能、展现职工才华的重要平台,使其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万州贡献更大力量。

  刘腾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花艺专职教师,也是插花花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

  他介绍,目前插花花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专家与成员6名,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常年活跃在行业一线,热衷于花艺行业的教学和推广,近年来培育学生在各类花卉、花艺等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各种大奖。

  作为一名通过提升行业专业方面技术能力被引入高校改变人生轨迹的青年教师,刘腾表示将通过插花花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样的平台,不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同时,在未来的规划中希望在建设插花花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样的平台,逐渐完备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永攀行业高峰,不断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行业顶尖竞争力的行业技能人才。

  邱思雨茶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共有成员11名,其中高级技师1名,技师2名,高级茶艺师4名,企业专家1名,市区级学科名师2名、高级讲师3名,每年通过工作室培训培养的专业学生及社会相关专业从业人才达300余人次,同时开展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达90%以上。

  截至目前,师资团队斩获市级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共计36个,培养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34人次,其中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0人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攻关创新、交流推广、带徒传技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能力。”邱思雨表示,作为茶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提升内涵化高水平发展为目标,坚持产教融合、研教融合、学教融合,提高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质量,致力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汪新军是装配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钳工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国家技能大赛专家评委会人才库成员。汪新军工作近30年来,先后在企业及学校从事钳工装配技术及教学工作,特别是在10余年的实训教学中,充分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以身作则,实训教学中充分弘扬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技能装配钳工人才。

  汪新军表示,工作室将积极构建装配钳工高技能人才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平台。充分的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定期召开技能大师工作室论坛会议、技能竞赛、技能人才评价和宣传推广,大力培养“平湖工匠”,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批量”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万州提供更坚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俞达洪1999年进入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师承谭传华,潜心于雕刻木梳的开发设计创作,先后为公司开发设计出“田园风韵”“人物风情”等系列工艺雕刻梳,极具观赏价值。作品参加过多次国家级和省部级行业展评,获得了多个奖项。

  为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在重庆市经信委及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部门组织的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艺拜师仪式活动上,俞达洪收徒崔雄文、曹景友、崔国文、李平等为技艺传承人,致力传承和弘扬木雕艺术。

  俞达洪表示,今后将带领工作室成员以工匠精神,坚定信念,追求卓越的态度,埋头苦干,团结一心,虚心学习,共同前行,积极努力将工作室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好,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和进步。发挥工作室带徒传艺作用,为公司培养有潜能的高技能人才,延续和传承好谭木匠木梳技艺,并完成公司确定的其他目标任务。

  王小蓉今年44岁,是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就职于重庆市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手工刺绣技法的学习、创作和研究工作已有18年。

  王小蓉从小喜欢画画。2005年,王小蓉成为三峡绣公司一员。春去秋来,一晃就是15载,通过师傅的悉心指导、公司着重栽培,她获得了行业的各种奖项。通过不间断地积累和沉淀,多年来,她创作了不一样的风格的刺绣作品100余件,并带领团队多次荣获市级、省级的各大奖项。除了创作优秀的作品和带领的优秀团队外,她还致力于蜀绣技艺的传承与推广,多次参加中国深圳、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将刺绣作品带到现场,并现场进行刺绣技术展示,积极宣传中国传统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