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链梳理及投资布局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_行业新闻_kaiyuntiyu(中国)官网登录
kaiyuntiyu,公司秉承:生态为本,循环经济,倡导环保,利国利民
电话:+86-0527-80831111

产品展示

2025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链梳理及投资布局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文章来源:kaiyuntiyu时间:2025-04-10 点击:32

  中商情报网讯: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其中船舶工业、海洋电力等第二产业快速地增长领域。预计未来深海资源开发效率将极大的提升,这不仅将构建新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更将推动海洋经济从传统“浅层开发”模式,向涵盖勘探、开采、加工的全产业链价值挖掘模式跨越。

  海洋经济产业链上游为海洋经济圈及涉海基础产业,海洋经济圈包括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涉海基础产业包括涉海装备制造和涉海材料,涉海装备制造包括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科研设备、海洋交通运输设备、海洋石油设备等。涉海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船舶涂料、海洋工程塑料、复合材料、防腐材料等;中游为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包括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下游为服务业及相关产业,最重要的包含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经济产业链以上游经济圈资源整合和涉海基础产业技术突破(如深海装备国产化、防腐材料研发)为支撑,中游聚焦海洋资源开发(油气、渔业)与产业升级(智能航运、绿色化工),下游通过科研服务与金融赋能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展。当前,产业链面临深海探测技术瓶颈(如万米载人潜水器)、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平衡(如红树林修复)等挑战,但“蓝色经济”在海上风电(全球装机量年增30%)、海洋碳汇(助力“双碳”目标)等领域的潜力巨大。未来需强化海洋高端装备自主化(如突破LNG船殷瓦钢技术)、数字化管理(海洋大数据平台)及国际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海洋经济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中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钢材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

  中国钢材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在国企央企中,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如图所示:

  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

  中国铝合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重点企业,它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最重要的包含忠旺集团、AAG亚铝、兴发铝材、凤铝铝业、坚美铝材等。具体如图所示: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迅速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1126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全产业链整合三大趋势。技术端,深海钛合金、声呐通信、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市场端,全球海工装备订单向中国集中,2024年国内承接订单占全球42.6%,深海采矿、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场景驱动增长。挑战在于欧美高端设计垄断、核心配套设备依赖进口,以及深海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未来竞争将聚焦深远海装备自主化(如万米钻探船、采矿车)、绿色低碳技术(如氢能船舶、波浪能发电),以及“装备制造+数据服务”的生态闭环构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1.2万亿专项资产金额的投入推动3000米级超深水装备商业化,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900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达111782亿元。

  从三次产业体系来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49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5.8%和59.6%。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从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比来看,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比重较大,占比分别为36.90%、18.70%。从增速来看,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4年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受政策利好和消费复苏驱动,以及海洋文旅供给优化和居民出游意愿增强等因素叠加,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邮轮旅游跃上新台阶,海洋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增加值有望超过17000亿元。

  2024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8194亿元,比上年增长7.4%。海洋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外需回升带动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海运贸易航线网络不断织密,海洋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5%,港口服务能力逐渐增强。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将达8840亿元。

  目前,海洋经济相关A股上市企业中,北京市和江苏省分布最多,均为9家。山东省共5家,排名第三。

  海洋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等。中商产业研究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总值达22748亿元,同比增长5.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海洋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将达23700亿元。

  海洋科研教育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等。中商产业研究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科研教育生产总值达6653亿元,同比增长2.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海洋科研教育生产总值将达7099亿元。

  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包括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基金会与国际组织、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地质勘查等。中商产业研究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生产总值达17209亿元,同比增长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生产总值将达17800亿元。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经济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女主播擦边卖枕头4天销售额超百万后被平台封号,律师:违反公序良俗,应给予处罚

  有人亲眼目睹:上海一写字楼里,50多个员工戴着耳机打电话!如今很多人“失联”...揭秘风水直播间骗局→

  新消费日报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旧换新带动家电销售1247.4亿元……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