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工艺对A356合金轮毂性能的影响_产品展示 _kaiyuntiyu(中国)官网登录
kaiyuntiyu,公司秉承:生态为本,循环经济,倡导环保,利国利民
电话:+86-0527-80831111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涂装工艺对A356合金轮毂性能的影响

文章来源:kaiyuntiyu时间:2025-04-06 点击:22

  摘要:研究了三级涂装工艺对T6处理和双级时效工艺下的低压铸造A356合金轮毅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级涂装工艺使T6状态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15N/mm

  ,对合金伸长率基本没影响。电导率和DSC分析表明,三级涂装工艺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合金中强化相和平衡相的分布数量和密度、引起了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该研究对逐步优化A356合金轮毂T6处理工艺和双级时效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铝合金轮毂是钢制轮毂的良好替代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轿车和客车上。2000年世界铝合金轮毂需求量已达1.1亿只。权威人士预测[1],在未来十年内,我国轿车轮毂铝化率达到或接近50%,按照每辆轿车5轮(1轮备用)和50%的轮毂的铝化率计算,并考虑别的车辆及维修零售所用铝轮毂,预计2010年我国铝轮毂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只,2020年将超过18000万只,因此铝合金轮毂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提高铝合金轮毂运行可靠性、耐久性和外观装饰性,铝合金轮毂在热处理后一般要进行涂装处理。在涂装处理之前要进行除油、除锈、磷化三个工序的预处理。在预处理后期有必要进行烘干处理,其温度为210℃,烘干后进行涂装,根据厂商的要求进喷涂、粉末涂料、电镀等涂装工艺,喷漆、电镀后进行烤漆。目前常用的烤漆工艺为160℃、100℃双重烤漆。因此涂装烘烤工艺对T6处理的铝合金轮毂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涂装工艺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优化T6热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目前铸造铝合金轮毂的主要合金为A356合金,其成分见表1,轮毂成形后,进行T6热处理,固溶温度540℃,时间6h,时效温度180℃,时间4h,时效后按照表2参数进行三级涂装。

  拉伸试验用来研究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拉伸试棒在轮毂上轮缘处取样,拉伸试棒加工成5倍标准拉伸试棒。拉伸试验在WDW-5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速率为5mm/s。

  电导率和DSC试验用来研究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电导率测量在室温下进行,其试样为20mm×8mm×4mm的矩形试样,研究合金位错、析出相和固溶情况的变化;DSC试验在DSC差热分析仪上进行,试样为直径5mm、高度1mm的圆形试样,热处理后,立即进行DSC分析,研究强化相和平衡相的析出转变温度和峰值的变化。

  研究合金在T6及双级时效两种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的变化:T6工艺为540℃6h+180℃4h;双级时效工艺为540℃6h+110℃2h+180℃4h。

  涂装对两种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合金的强度性能的影响见图1,对伸长率的影响见表3。

  从图1能够准确的看出,涂装工艺对两种热处理工艺合金性能的影响趋势一致,一级涂装后,合金的强度性能降低,经过二级涂装,合金的强度性能增加,而经过三级涂装,合金的性能又有所降低,但相对未涂装工艺,合金的性能呈增加的趋势,尤其对于双级时效工艺,涂装工艺对强度的影响更明显。从表3能够正常的看到,涂装工艺对伸长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涂装工艺在不改变合金伸长率的情况下,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合金的强度性能。

  由图2可知,经过一级涂装后,合金的电导率显著上升,二级涂装后,电导率会降低,三级涂装后,合金电导率又有所回升,相对于一级涂装来说,二级涂装和三级涂装对合金电导率影响不大。文献[2]研究热处理对Cu-Mg-Cr合金的电导率的影响时指出,由于铬溶入铜基体中,使自由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散射的几率增加,导致电导率下降。对于A356合金来说,一级涂装后,一方面由于α-Al中固溶的硅元素继续从基体中脱溶,另一方面析出的硅元素可作为Mg

  Si在基体中分布的均匀性和致密度,以此来降低了合金对自由电子的散射率,因此导致了电导率增加。关于合金微观组织对电导率的影响,二级涂装和三级涂装对合金电导率有一定影响,但变化不大,说明此时硅的脱溶和Mg